本文投稿于《君山笔记》5月第四周刊,为君山之友观点,与八宝道人无关。
作者:齐致休—君山之友
(上篇)
限于赵然道职,八宝道人第一次提及“信力”是在嘉靖20年白马山大胜后【1】,君山庙在嘉靖19年贡献信力三十三万六千圭。后又提及,川省在嘉靖19年的总信力入账五千六百万圭,在两京十三省中排第九名【2,3】。其后,又介绍了受箓所需信力,从道士境一万八千圭,到合道境七千两百万圭不等【4】。第一次明确提及全国信力总值是嘉靖20年,为12亿圭【5】。从此后,自嘉靖20年到嘉靖28年,都有明确指明全国信力总收入【7-18】。唯一例外是嘉靖24年,八宝道人只给出了当年大明人均信力贡献,约为10圭【11】。而根据嘉靖20年大明人口数(一亿一千万)【5】,以及此方世界全球年均人口增长率(
根据以上假设人口增长率,大明在嘉靖20年到28年间人均每年贡献信力最低10圭(24年),
考虑到环境资源对人口的限制,假设大明人口在可预期的几十年内不会超过一亿五千万(此方世界万历28年数据,距离嘉靖20年有59年)。预测嘉靖28年后的全国信力有两种方式:其一,根据布道效果预测人均信力增长;其二,由总观制定全国信力年增长率。
对于第一种方式,年均人均信力增长可从嘉靖25年到28年实际数据推算。四年中,
对于第二种由总观制定信力增长率的方式,结果类似上述讨论。当前总观制定信力年增率为5%,转化到人均信力增长,
此预测仅从信力增长方面估算一百年尺度下合道境修士飞升所需时间,实际情况还收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合道境修士的年龄、飞升排序、修炼至合道圆满所需时间、新晋合道数量等等。而在更大时间尺度,比如两百年乃至五百年,修士数量将受到更多因素影响,比如正骨丹发放数量和正骨成功率、修行资源匮乏、道门内的斗争、佛道之争、儒道之争、皇权和道门之争等等。
参考文献:
1 第七卷第55章
2 第七卷66章
3 第七卷67章
4 第八集第4章
5 第九卷第66章
6 第九卷第146章
7 第十卷第54章
8 第十卷第129章
9 第十卷第130章
10 第十一卷第27章
11 第十一卷第28章
12 第十一卷第80章
13 第十一卷第81章
14 第十一卷第149章
15 第十二卷第13章
16 第十二卷第35章
17 第十二卷第100章
18 第十二卷第101章
(下篇)
在八宝道人最新透露的道门高层消息中,百年后信力是否充足成为了限制道门发展的重要因素,也由此决定了接下来几十年间道门的发展方向,是持续百年来对皇权和民间的绝对统治,还是放手一试,找寻除信力之外的其他飞升途径。尽管道门高层对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