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斩秦 第324章 长治久安之南稳北战

效率更高,但同样的,一个聪明的团体,犯错误的几率也远远会小于一个人,哪怕这个人很聪明。

放权才是收权!

当自己把这个决定权交给很多人共同行使的时候,其实只要选择人的或者指定选择规则的权力在自己手里。这个权力的行使,反而会因自己的放手而减少了出错的机会,进而更能体现自己本来的意志。,

毕竟一帮人总比一个要难糊弄的多!

只是这个监督和制约,在中央一级该怎么搞呢?

毕竟在郡县一级,议政团可以依据朝中的法律、诏旨对郡县守令的行为命令进行否决和监督,可中央本身即是发布和拟定诏旨的法律的地方,那又该如何进行呢?什么立法和行政分立将来或许可以,现在肯定是不现实的。

可监督总要有内容吧?制约总要有权限吧?

或许否决权和弹劾权可以成为一种最好的武器!

要不要给它一个任命的同意权呢?比如说一定的官员任命,必须经过这个团体的确认?

太子丹自己也没想的太清楚,但是他把自己的思考都毫无保留的说给了燕王喜。

燕王喜初时听着,倒是惊的不小,只觉儿子所说,未免有些离经叛道。可听到后面这些政体的思考,监察之类,燕王喜虽然以前闻所未闻,但也觉得其中颇有可取之处。

估计儿子这是受了韩子不少的影响吧?

不过,好像也有个问题。

从儿子变革官制,在郡县一级,燕国官吏要比他国多不少,这职责分的更细,如果再有这什么议政团,那岂不是要养更多的官,出更多的俸禄?

燕王喜倒不是心疼这些俸禄,而是觉得,如今征战正急,能剩下些俸禄粮草以作军用岂不是更好?

既是父子私下交流,燕王喜想着就直接问了出来。

太子丹摇头道:“父王说的是,我燕国官职,官吏远多于他国,此无他,儿臣欲官有专责,事有专人罢了。至于这议政团,倒无俸禄问题,能入议政团,皆是功勋之人,名额有限,还需各自推举才行,非是有功、有名之人决然无能进入。又是监督官长,大论政事的风光之行,只怕人人趋之若鹜,何须给予俸禄!”

燕王喜点点头,道:“丹儿说的也是,只是这监督之事,还需好好琢磨,详细定了章程执行。莫要七口八舌,让郡县无能做事,整日空谈误事。”

太子丹赶忙答应了,然后父子又商议了各郡守任职、调动和各将军互换防区等事,太子丹和父王商定,像这些政策,必须形成法规颁布,严格执行,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促成独立或分离势力的形成。

同时,为了保证官员的流动,避免将来地方官吏势力太盛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和地方官吏的交流任职,中央官吏任职的资历要求等等,两人都有所涉及,至于具体条文,那就算了,毕竟大思路有了,还是让大臣们去办的好。

讨论完这些,燕王喜终于问出了自己憋了好久的问题:“丹儿,如今燕取赵国两郡,已经南接秦地,这和战之策,不知丹儿如何考虑?”

这个问题,太子丹也是思索了一路,心中已有定见,当即肃然回禀道:“父王,此时儿臣亦思之久矣!”

“我大燕三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