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斩秦 第350章 定计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pwz各种乡村都市诱惑第350章定计

但对于尉缭所说的上策,贯高和汪日辰两位却不赞成。

在汪日辰看来,大举用兵,对秦国之力过于小视,实在是风险太大。

王翦乃秦军宿将,智勇双全,诱秦军继续北上,只怕甚难。

秦军虽然恐诸侯趁机攻之,但既然燕国大行动员,秦军没有坐视不理的道理,即使如荆轲所说,以援雁门为借口,既然秦军知道燕军大集,以秦国群臣之智,不会坐视不理,即便相信王翦足以制之,也会先行调兵北上,进驻太原等地,以为王翦的后援。

如有数万秦军提前进驻太原,燕赵联军纵然快速西进,但前面毕竟有平坦、寿阳、榆次诸城,秦军对于燕赵联军必然有备,虽说有燕赵二十万众,但要三五天内攻下太原城,那也是绝不可能的。

如此一来,王翦大军必然急速回撤,燕赵断王翦大军粮草和围困的计划就行不通了。

别看代北之地集中二十万燕军诱敌相抗,但以汪日辰看来,想拖住王翦让其后退不得,只怕也很难。

再说以王翦的智慧,燕军不增兵,反而在广武城对抗秦军,并无溃败之象,如何援军来到,反而要后退呢,这不是明显的漏洞吗?王翦应该只怕根本不会上当。

王翦回援,北面燕军南下,要攻克句注塞,只怕没那么容易。想借代北之师形成合力对付王翦估计很难。

太原不下,王翦回援,燕赵两军只能和王翦对战于太原城下,胜负还在两可之间。

不过既然燕赵大军出动,秦关中、上郡、等地兵马也不会坐观成败。如此两军大集,差不多等于决战之局。

此时决战,燕赵之军想占上风并不容易。如燕赵败了,秦军随即东下,赵固然不存,燕恐亦危。

所以,汪日辰建议,当用第二策,以现有之兵,和赵国之力攻之,即可退秦国之兵,又不至于形成三国决战,进退有据,更为有利。

汪日辰所言,贯高大为支持,只是军中少壮,多不服气,道汪日辰胆小,所谓作战,并无百战百胜之道,在于应变,敌即可变,我亦可变,但有一线之机,就当抓住,瞻前顾后,岂能大胜。

贯高驳道:“所谓多算胜,少算不胜,料敌从宽,只靠侥幸,绝非上策。”

太子丹听诸僚佐辩论,心中暗思,这议论的偏好,却是和众人性格密切相关,譬如荆轲,豪侠任气,胆略素壮,肯一人入秦刺王,可见其胆之大。明知尉缭之策甚险,但偏要冒险而行,求一线翻转之机,以图成功。

而那些少壮将佐,随军征战多胜,对于秦军,并不畏惧,故而明知有可能诱发大战,越发的踊跃,以图建功,喜欢尉缭第一策也是顺理成章。

而贯高等谋士,则思虑的更稳重些,也更全面,多求万全之道。

至于第三策,那是没一个能看的上的,根本提都不提。

倒是尉缭,只是说出三策,并没有说自己倾向哪一种,不知到底怎么想的。

诸僚佐争论不休,却也了无新意,不过相互驳斥罢了。太子丹看张良在侧,一直默然不语,只是饶有兴趣的看着众人辩论,遂笑道:“诸卿皆随我多时,唯张卿新到,旁观者清,不知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