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是否留意到了如今遍布各地的学堂?”丁修望着大贤与王闲源一众人,带着疑问开口。
“嗯!”大家应声颔首,自晋国一路行来,确实目睹过此景,许多地方都传出阵阵读书声。
可这难道不是寻常事吗?西部同样也设立有。
终归要壮大国力,便需要栋梁之才,而这离不开教化。
每个人都带着不解的目光投向丁修。
丁修见到众人颔首认可,脸上却又挂着困惑的神情,也就了解了他们的想法。
他出言解释道:“那些是我创办的小学,东部的学堂与西部的存在差异。”
“其一,修习儒家之道,因为它涵盖了文字等基础。”
“其二,研习基础的品行与思辨之学,而思辨本身就要求论证。”
“其三,掌握算术,并非寻常的加减,连同几何图形等均有涉猎,从浅显处开始触及论证思维,因算术关联甚广,此处便不赘述了。”
“其四,认知博物,譬如对草木的基础辨识,对器械的初步了解。”
“其五,锻炼体能,包含基础的体魄训练与武艺技巧等。”
“唔!”在座的各位安静地注视着,每个人的双眼都微微眯起。
儒学中的文字,是一切的根本,兵家之流,又有哪一家能脱离文字而存在。
道学的思辨,关乎人格的养成,其中包含的论证法,又与名家相通。
算术中的论证思维源自名家,几何图形则和墨家有所关联,尽管此地并无墨家传人,可对兵家而言同样至关重要,他们行军布阵,凡此种种皆是根基。
算术将来还能运用到商业贸易的领域。
对万物的认知,则联系着农家与医家。
至于体能与武艺,这不正是兵家的范畴吗?
年幼的孩童能明白多少,又能掌握多少?
可自幼开始熏陶,这份根基便会截然不同。
再者,通过这般多元化的教导,还能发掘出某些孩童天赋异禀的领域,从此便不必再如以往那般漫无目的地寻觅人才了。
所有人都眯起了双眼,身躯难以抑制地颤动,由朝廷出面,协助百家挑选苗子,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之举。
顷刻间,大家心跳骤然加剧,仿佛要撞破胸膛,两眼绽放精光,整个身子控制不住地抖动,双拳死死攥紧,似乎有使不完的劲。
其中有些人,眼眶已然湿润,泪珠在其中不停地滚动。
当初若知晓此事,又何必比试,白白耗费了如此长的光阴。
“那么目前…”一位身板相对壮硕的年长者用发颤的嗓音开口,想继续说下去,却又一时语塞。
丁修并未介意,他停顿片刻,已然领会了老者的意图,便说道:“眼下由于人手短缺,所以推行得不算特别顺畅,不过仍在向好的方向前进。”
“我的设想是…”丁修稍作停顿,接着说:“尽量让每一家都有一位大字封号的人物来主持,毕竟这关系到一个孩童的养成。”
“说得是啊。”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年幼之时必须得抓牢啊。”
“一旦要是耽误了这开蒙的关键阶段,对许多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