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师,恰似那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于百济边境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军事部署,毫无退兵之意。
战场在持续,百济不断兵败,为了拖延时间,扶余义慈走上了当初渊盖苏文的老路,大量强制征兵,用士兵的性命来阻挡唐军的前进。
即便是这样,几天的时间过去后,还是节节败退,最后只能困守王都。
不安的情绪如汹涌潮水,在扶余义慈心中肆意翻涌。
他在宫殿内坐立难安,不停地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若踏在自己高悬的心尖之上,心中那股强烈的不祥预感,如疯长的野草般难以遏制。
终于,他再也无法忍受这般被未知笼罩的煎熬,当即派人急召几位最为亲信的大臣。
众人匆匆赶来,齐聚于宫殿之中。
扶余义慈满脸忧虑,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急切问道:“这究竟是何缘由?为何大唐军队对退兵诏令置若罔闻,仿若从未有过此事?莫非那消息乃是假的,是敌人故意放出以迷惑我等的烟雾弹?”
老将廉成眉头紧锁,手按剑柄,沉思片刻后道:“大王,此事确实透着怪异。以常理度之,诏书之事或许不假,但以大唐太子李承乾的野心与抱负,他手握重兵,又一心渴望在辽东建立盖世奇功,不甘心就此放弃近在咫尺的胜利,拒不奉诏,亦非全无可能。”
文臣朴顺桢微微颔首,捋须缓缓道:“廉将军所言极是,大王。如今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我等绝不可轻易下论断。当务之急,是要想尽办法尽快查明事情的真相,否则我百济将一直处于被动挨打之境。”
大臣金洪吉亦在一旁附和道:“是啊,大王,局势紧迫,我等必须尽快查明真相,方可寻得应对之策。”
扶余义慈咬牙切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猛地一拍桌案,大声道:“无论如何,此事都要彻查清楚,绝不能留一丝一毫的疑问。即刻派出我百济最得力的探子,要不惜一切代价打探消息,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弄明究竟发生了何事。我要知晓大唐军队的一举一动,以及那诏书背后隐匿的真实情形。”
很快,一个令人震惊不已的消息传来,大唐朝廷御史遭遇了百济盗匪的突袭,御史不幸被擒,唐军正在全力追查百济盗匪。
扶余义慈听闻,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仿佛被抽去了浑身力气,身躯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然明白,这是大唐太子李承乾蓄意放出的消息,其目的昭然若揭,便是为了能够继续毫无顾忌地进攻百济,哪怕公然违抗大唐皇帝的诏令,亦在所不惜。
“这个李承乾,竟敢如此胆大包天,目无君上!他眼中还有没有大唐皇帝,还有没有天下纲纪!”
扶余义慈愤怒到了极点,用力捶打着桌案,桌上的茶杯被震得高高跳起,滚烫的茶水溅得四处皆是。
“看来他是铁了心要吞并我百济,我等之前抱有的所有希望,如今已彻底破灭。”
扶余义慈的眼眸中燃烧着绝望与愤怒交织的火焰,那眼神中闪过的决绝仿若寒夜中的利刃。
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双手因用力而紧紧握成拳,指节泛白,仿佛要将内心的不甘与愤懑都凝聚在这拳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