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后院住着一户人家,姓张,夫妻两个,家里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论辈分讲,我得管张老头叫张大叔,在我们村里,他是被村里人命名为最爱占小便宜的人了。</p>
我的老家浩良河小村镇,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农村这方面来说就以前来论就有镇内的六个生产队,外加有周边的大吉星村,小吉星村,河北奋斗,二八七村,小北阳村,北阳吉场,小八队等村屯,后来除了小八队之外,都归化成了浩良河村,都归浩良河乡政府管辖了。</p>
我家农村的,父母属于菜农户,是二队的社员,后期家里分了不少的菜地,我们父母都是种地种菜的庄稼好手,成了村里能干农活的劳模了。</p>
村里的这个老张头家住在我家后院偏西头。他家前后院里都有门,院子的前面有大门能进大车,四轮车都能往院里开,后面也有小门,也能走人,三个儿子两个儿子都分出去过了,只有他的老儿子与他住在一处,不过三间草房如今是翻新上瓦盖的,也中间用栅栏割开了,一家一间半房子,过日子都分开过,老张头与他的几个儿子那可是分得清的,他可一点亏不想吃的,如果不让他占点便宜,那他的心就会睡不好觉,心里会痒痒的,而且这个老张头平时过日子,看不得别人比他家强,忌妒心强,爱眼红,爱得红眼病。</p>
单就他爱占小便宜这一说就够让村里人讲究他一壶的了,</p>
别的事不说,就先提与我家接触的事情吧,</p>
张老头今年都七十多岁了,老伴前几年去世了,年轻的时候,这两口子那是穿一条裤子的,处事为人的方式方法几乎是一样的,都是爱贪小便宜,爱小的那种人,总是不想吃一点亏的。</p>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年,生产队要分组干活,大伙儿都想找合适的人手聚在一个组里,那时候,可热闹了,三一群,两一块的就在一起商谈,张老汉那时候也年轻,他看我父亲也是能干,又会赶马车,就想着与我父亲能分到一个组就好了,一天中午不到,他就会赶着饭点到我们家里来谈事情。</p>
大付,你说,咱这组咋分,队里的牛和马咋分。他与我父亲叨唠着。我父亲在家里排行是大的,村里人都叫他大付。老张头比我父亲小,按理说应该管我父亲叫大哥的,可他也那么叫着我的父亲,可我的父亲也不是那种爱挑邪理的人,也没有生他的气,屋里还有几个邻居在,我父亲说:咱得听队长和村书记的安排,看人家领导如何安排和分配吧。</p>
那个,我还想与你分到一个组呢,老张头还是说着。</p>
我们和母亲在屋里,也插不上话,只能听男人们在商谈村上的事情,</p>
我记得那是八几年的时候吧。土地还没有分产到户,都是改革开放那个年代了。新的政策还没有全面的施行。村里正准备听上级领导的安排呢。</p>
那天唠到中午的时候,我母亲那天正好蒸了一大锅馒头,白白的大馒头真是馋人的,我们家里一年当中也吃不上几次馒头的,偶尔蒸了馒头,我的母亲都留给我父亲干活吃的,我们几个孩子中也属我的最小的弟弟能吃上点细面粮食,剩下的我们几个大了点的孩子都是吃玉米面饼子的。</p>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