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浩良河村的打麦场,面积很大很大的。圆圆的,占地面积比好几间房子都大,村里的打麦场,我们也叫场院,那是农村生产队时候村里留下的。现在还有那个大场院呢。</p>
分单干的时候,就是这个打麦场没有分。属于村上所有,这是个特别敞亮的地方,它就在我们村子的西头,在村公社办工处的边围处。</p>
村里的社员,秋天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家的黄豆,稻子堆放在大院里。那些年都是在大麦场上打黄豆和稻谷的。</p>
打麦场是我们小孩子玩的乐园。</p>
小时候,我与村里的孩子常去那里玩耍,秋天的时候,麦场上有堆成小山一样的黄豆垛,稻谷垛,玉米堆成山。那时候。玉米有的都没有托皮,就掰回来了,放在场院里,村里的妇女,就可以扒玉米了。我们小孩子就去那里趴在玉米的叶子上玩,那软软的叶子我们躺在那上面,可舒服了,我们还留一些软的玉米叶子垫在鞋里做鞋垫呢。</p>
我们小孩子去那里就是玩藏猫猫。男孩子,女孩子在那里打打闹闹的。每一次,都让村民们撵着,骂着。可我们还是愿意往那里跑的。我们疯跑着,玩得很过瘾的。</p>
我们有时去掐谷穗。准备秋冷时,在院子里打小麻雀。小麻雀最爱吃谷子了。特别是下了雪的时候,小鸟可哪里都找吃的。用小谷穗晒在院子里,用个篩子就能扣住小鸟的。</p>
村里的大场院,入冬时,就开始能打仓了。</p>
头些年里,农村都是手工劳作的多。黄豆铺到麦场院里,用马拉辊子,一圈一圈的压。打场时,有挑豆赅的。有晒豆子的,有顺风扬场的。有装袋子的。还有往库房里拉运的。机车头些年很少见,后来,村里买了小型手扶式,小型农用机车,慢慢的多了起来了。</p>
扬场有铁掀,打稻子时需要的人更多,有挑稻子的,往机车里续稻子的。有捆草的,有装袋子的,有挑碎稻草的。抬袋子,装车的。这些活,都不是一个人能干起来的。</p>
分单干以后,我们家里还分了二十多亩地的稻田。种稻田也很麻烦了。特别是秋后入冬时,打稻子,可真是一道工序,一家打稻子都得几乎全村的人来帮忙的。家里都予备了好多好吃的,杀鸡和大鹅的。约村里人来吃打场饭。由于大场不是一个人能干下来的活,所以,村民们分了单干以后,打场时就合伙干,几家插伙打稻谷了。</p>
生产队那时候,打谷子很麻烦,有时都把场院浇上冰,收谷子时比较干净,村里的劳动工具还是有一些的,那时候的农具也不太先进,后来,农具也就好了些了。</p>
分单干以后。村里的变化可大了。场院还可以堆放秋天的粮食作物,一家一堆,都有人看着,直到打场时,也没有小孩子去那里闹和玩了。只是以前孩子们也没有什么可玩的游戏。不像现在的孩子有电视看了,又有手机可玩了。哪里还有心思去那麦场上玩,冬天里都怕冻着呢。</p>
生产队里的那个麦场,早些年过年的时候村里组织秧歌队时,村长还让村民在那里试演过呢,我们还去那里看过,那里成了村民的娱乐场所了。现在,也有村里老年人还愿意去那里扭秧歌呢,放着舞曲,扭得可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