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村边的动人故事 第194章 村里的付大憨

我们浩良河村最偏远的土地就是西甩弯子的二节地了。二节地的最西边就是小八队的村子了,这中间隔着的都是大片的草垫子。里面有草墩子,小树木棵子。夏天还有水,冬天的时候,结了冰,才可以走人的。村里付开山家里的土地都在二节地。而我父母的地也分到了一部分,后来那附近修建了水泥厂,我父母的土地也就在水泥厂的外围,不过,比付开山家的地要近一些。水泥厂外围,有稻田地,旱田地。水田地都是后开垦的。二队的社员刘树范家,李万成家的水田都是这几年才开垦的。那水源就是后山大坝叫子女泉水流流出来的水供用的。</p>

村里的一户农民叫付开山的,他们家里的土地都在西甩弯子那边,那里大片的土地都是黑土地,种玉米和黄豆都很有产量的,就是土地离家很远,种地很麻烦。</p>

村里的付开山,大人们都管他叫付大熊,付大憨,原因是,他长得高,身体又棒,很结实,大熊说话慢,干起活来也慢。那性格是火上房也不着急的。他干活都是自己干的,也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伙的。</p>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说话粗噜又很能吃的一个人。</p>

记得生产队刚要解体分单干那时候,村里的社员都心慌慌的,都不知道下一步这农村发展的方向。很多村里人都爱几家凑到一起商谈分组分单干的事情,有一天,中午的时候,付开山来我们家里,与我的父亲商谈分组的事情。那天中午母亲蒸了馒头,留下他在家里吃中午饭。刚要分单干那时候,八十年代。我们村里也不算富裕。就我们家来说,母亲蒸一锅馒头都是给父亲吃的。父亲干体力活,所以有时给他补充些细粮。而我们平时也很少吃上白面,都是玉米饼子特别多。那天母亲蒸了一锅馒头白白的,热气腾腾的。可真是馋人的。</p>

而付开山住的地方比我们村子远,又不能马上回家里吃饭,他们家在镇上一街住,为了下午商量分组的事情,就留下了他,大熊更喜爱那馒头,家里没有炖啥菜,他就把馒头沾辣椒油吃。他一口气吃了六个大馒头,我们家里人都在跟前看着他吃。他好像几天没有吃饭了的样子。他的吃相都要吓呆我们了。那一锅也就能蒸不到二十个馒头,还是十二印的大锅罩。付开山的年龄比我父亲小,那时候还很年轻,也就有四十多岁吧。我的印象中,他就是能吃的人。而且边吃饭边爱骂人,嘴里都带骂人的脏话。付开山那次在我们家里吃馒头的事情,在我的心里是印象最深了。后来在我家里吃饭,那就是我们几个姐妹结婚时,来喝喜酒的时候了。</p>

后来听村里人说他本不姓付,是她的母亲带着他嫁给了付门,才改的姓,都说他的亲生父亲姓张,他叫张开山,他父亲去世后,他母亲改嫁了,让他随现在父亲的姓名。后来又听村里人说他又把自己的姓改回原来的姓了。自己叫张开山。可村里人已经习惯叫他付开山了。</p>

由于他走路慢,干活慢,有人又爱管他叫大熊。可他也不生气。</p>

付开山,从长辈那方面来论,我们都得管他叫叔叔的。他们家不住在村里,我们见到他的次数也少,从分单干以后,他家里养牛,开始的时候也用牛种地,耕种,他干活慢,别人家的地苗都快长出来了,他家的地还没有种完,自己也不求人帮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