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村里的故事 第193章 村里破砖窑里住着一户人家

我们浩良河二队以前也建过一个小砖窑厂,那个小窑厂不太大,后来因为运水不太方便,那个窑地就被拆迁了。剩下了被拆后的半个窑墙了。那个破窑厂在我们村的二节地的南边,也靠近铁路专业线。小时候,我也常去那窑地附近采野菜,割猪食菜,窑地附近有一个大水泡子,里面还有能抓到的泥鳅鱼泥。可慢慢的那个水泡子的水就变干了,就是下雨天,那里也存不下多少水了。</p>

村里的土地分到农户后,这些年,那块水泡子也被烧荒后,开成了地种上了。破窑厂附近有二队的地也有五队六队的土地,都是因道东道西化成了界线。挨着破窑最近的一个农户就是六队郑生家里的地。他们家本在我们的镇上住。后来因种地远些,就把破窑厂修了修理,搬进去住了。</p>

破窑砖厂是个非常隐蔽的地方。郑生两口子很能干,他们在那里打了井。附近的土地都盖起了大棚,种菜。郑生是个不爱说话的老实人,他们住在二队的村里,可他们是在屯子的外边,他们从来愿不进村里,有事情也轻易不来打扰村里人,更不常与村里人打交道。郑生觉得自己不是我们生产队里的农户,他们是六队的社员,其实,我们村里居住的农户有二队的,五队的,六队的,还有外来人口,都在村里住着,时间长了也都了解了,相互有了来往,也不错的。村民间的关系都在相处啊。后来,郑生两口子也渐渐的与村里的人有了接触了。都是农村出生的人,又都是一个大队的社员。都如同兄弟姐妹的啊,郑生的性格也慢慢的改变了,他与村里人谈起种地的经验时,那是有说有笑的。他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人了,因为,有我们的村子给他做后盾,他即使住得再偏远些,也不觉得孤单了。我们的大队老书记郭相华常对村民们说:在我们村子里不论是谁家的日子过好了,都是我们村子的荣耀啊。</p>

郑生的媳妇常年在菜市场卖菜,有时候菜不多时,他媳妇就用自行车拖着把菜带到市场上叫卖。</p>

他们家一年四季都种大棚,很多菜都比较成熟的快些,他们住的地方可敞亮了。除了大棚之外,那院里养狗,鸡。他们的院子都是散着的。由于靠铁道近,出门就能看见火车经过的。晚上睡觉都能听到火车的轰轰声的。</p>

郑生的媳妇说话声音沙哑,个头不高,有点胖,她的眼睛很大,在菜市场上卖菜,很多人也都熟悉她的。性格很开朗,不像她的老爷们,有点蔫。</p>

这两口子只有两个女儿,都念书不错。一定是大学的苗子。他们的女儿都在镇里一街的大队后面住,他的父母也住那里。孩子们上学念书很方便,有老人帮着看管着。他们两口子就安心的种着地。</p>

郑生两口子很会过。平时能见到她时,都是穿个普通的干活的衣服。他们都是靠种地为生,两个人都没有出去打工的。郑生为人老实又慢性子,干家里地里的活,没有人逼他,自己慢慢干,不紧不慢的活对于他来说是最适合的。他们家的大棚里春天都系些菜秧苗,辣椒,茄子,西红柿,甘蓝……菜苗长到能入大地里栽中时,他媳妇就拿到菜市场上去卖,镇上的居民有那小片的开荒地的,买菜苗都去他家买的多。他家的菜苗特好,都是重复栽种的两次苗,很爱活的,很多人都愿意去买他家的菜苗的。大棚的菜苗出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