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为了不辜负当年丞相的重托,依然在厉兵秣马,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北伐。只是,每一次征战的结局,似乎也好不到哪儿去吧?</p>
本村,附近的村屯,总有退伍之人,总有即将从军之辈。因此,对于边境上的战况,总是有人会说起的。从这些道听途说之中,对于这几年那些和北伐相关的事情,既然“听者有心”。我也就略知一二。</p>
对于北伐,我们又能够再多说些什么呢?这位姜大将军的谋略与才干,恐怕还不能与诸葛丞相相提并论吧?既然丞相当年殚精竭虑都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又怎么能够苛求这位姜大将军呢?</p>
既然胜算不大,前途渺茫,那么,这北伐的意义,又在哪儿呢?</p>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丞相出师之前的这道奏表,掷地有声!</p>
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只是,好些年之后,也就是我走在这前往锦官城的小路上的时候,奏表中的那位“陛下”,依然身处深宫,而当年的丞相呢,却只能和九泉之下的一抔黄土相伴了。文中那“庶竭驽钝”的说法,自然体现了丞相的谦虚与谨慎,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似乎也隐隐预示着,对于北伐能否成功,丞相当年也是难以说清楚的吧?</p>
嗯,表中这“职分”一词,似乎也表明了这一点。时常听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见,有些事情,也不是你想做就能够做得到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类的意思了吧?如果把结果想得太重,还有多少事情值得你孜孜以求呢?</p>
这是非成败、输赢胜负、得失荣辱,究竟是由谁说了算呢?</p>
出于对丞相的仰慕与追怀,这一次,我不辞山高路远,要到那丞相祠堂里祭拜一番。只是,此时此刻,也说不清楚是为了什么,我突然闪过了这样的一个念头:我的这一趟,似乎也没能改变什么吧?既然是这样,是不是还要接着走下去呢?</p>
“馨予啊,你,你行装也收好了,这是要到哪儿去呀?”出门之前,只听娘亲这样说道。</p>
“我,我想到外面走走?”望着一旁的行囊,我含糊其辞地回应着。</p>
“馨予,你,”爹插话道,“你是要到京城里去吧?”</p>
他的目光,除了不舍、牵挂、担心,似乎还隐藏着什么?而且,我还注意到,爹说着这一句话的时候,那眼神,似乎也在跟娘亲交流着什么……总之,也不全是阻拦、阻止之意。</p>
到了这一步,我索性摊牌了:“是啊,女儿是想到京城去,去看一看那丞相祠堂……”</p>
“平日里,你,你就喜欢听和丞相有关的故事,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什么的,”娘亲慢条斯理地说着,“这一次,还真的想去瞻仰一下丞相祠堂了……”</p>
我隐隐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