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斩秦英窦凤琴主演全本 第323章 长治久安之议政与自治

的遭到破坏,世卿世禄逐渐消亡,争霸和生存的需要,使得国家集中主要力量成为必然,开始形成国君为首,百官辅佐的中央集权制。而郡县制度则成为其典型。

郡县制度,权力集中于中央,国君通过官僚的外派和非世袭制,形成对各地的严格控制,足以保证国君对全国力量的控制和使用,在强国的道路上,郡县制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而以秦的改变最为的彻底和完备。

但在太子丹看来,郡县制有其明显的缺点,那就是这种体制所要求的精密性和手段之间的巨大脱节。

郡县制从理论上,是完全集权于中央政权的,郡县守令,必须依靠中央的权威和指令来处理政务和管理地方。

但也只能说理论上如此!

任何体制不但是理论的,更是实践执行的。理论上如此在执行中,由于条件的不具备,完全可能走向它的反面。

郡县制就是如此!

在国土面积不是很大,交通便利,口传人送完全可以保证沟通比较顺畅的情况下,郡县制完全可以完成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但国土面积过于巨大,或者中央权威不在的时候,信息流通往往形成堵塞而造成不畅,郡县制反而会因其垂直管理的特点可能走向它的反面。

郡县制的官长,他只受到中央体制内的监督和牵制,具有中央授权下在当地不受制约的权力。却不会在当地受到更广大层面的监督和制约。

当中央的权威受到削弱的时候,郡县官长本身,就可能或者被体制外力量所劫持,或者自身转变为一种独立于中央,进而对抗中央的势力。

比如原本的秦末历史当中,各地郡县官吏,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比如项梁和项羽叔侄的起兵。陈涉起兵,当时虽然声势不小,发展迅猛,但也不过仅仅涉及两三郡之地而已,吴郡守作为中央派驻吴郡的最高军政长官,中央的控制刚刚因阻碍而放松,吴郡守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起兵争夺天下。

而仅仅有明文记载的,还有沛县令、范阳令等等,都是如此,没有记载下来的想必就更多了。

这个固然和当时秦的统治思想和文化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郡县权力体制的问题。

秦汉以后,在郡县权力体制上,分郡县之权,加强对郡县的监控都是不断完善郡县制的手段,但在中央集权的整体思维下,虽然文武分立和监督监察措施的不断完善,使得郡县分立越来越困难,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所以在太子丹看来,目前的战国纷争之局也好,将来的大一统也好,郡县制当然要比分封制更为的适应,但郡县制固有的缺陷,则必须予以改造。

最好的集权,是分散式集权。

将权力集中于一个集团,一个具备足够力量和阶层的集团而不是个人和少数人。形成一个集权集团而不是集权个人。通过集团约束个人,从而避免个人力量的过于突出而导致整体力量导向的错误。

比如对郡县官长的监督和制约,并不是来自于中央的单方面监控,而是来自于所属郡县贵族和特定体系。

群体的力量,可以最大的消除和控制领导者无限膨胀的个人利益诉求从而保证群体的利益,并以此使这个团体中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果能建立一个和帝国利益完全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