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乡试还有两个月的时候,苏叶便准备去省城了。
这次乙班的五人都会去,甲班有四人会去,丙班一人。
为了在一起能有个照应,大家商量着一起租车过去,到了之后再一起租个房子。
因为好多都是自己教过的学生,苏叶便把这事揽了下来,反正二丫是做生意的,找几辆车不是什么难事。
找房子就更容易了,赵旻和孟兰都在省城,打个招呼的事。
把事情都安排好后,就只剩下出发了。
学监是个惜才之人,总是放心不下于二刚,他找到苏叶道,“二刚那里有消息没?”
“没有。”
“可惜了。”
“学监有什么好办法吗?”
一个被于家打出来的人,能有什么好办法……
“咳,不说这个了,你们哪天出发?”
“后天。”
“你先去忙吧,我到时候送你们。”
出了学监的房间,苏叶的心里特别堵得慌,于二刚不能参加乡试,她比学监还要难受。
在她还不认识繁体字的时候,她就在于家后窗偷听于二刚读书,那时候的于二刚就已经很厉害了。
在她刚学完四书五经,有些还不理解时,于二刚已经中了秀才。
就这样一位人物,他被关在家里不能出门。
苏叶想不通,她想不通于家舅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很想跑到于家问一问,再强行把师兄带到省城。
但她不能这么做,她不能失了分寸。
人就是这样,你顾虑的越多,能办的事就越少。
到了出发这天,既明起早去了趟村里,和苏叶一样,他也很希望于二刚去参加乡试。
到中午的时候,他灰溜溜的回到了县城,脑袋上还顶着个包。
苏叶问他怎么回事,他也不说,并且不让再问。
这次去省城一共是十个书生,加上他们的书童,再加上苏叶,一共是二十一人。
苏叶租的是五辆车。
乡试又称秋闱,考试时间是每年八月,在行省举行,每三年一次。
乡试分两榜,蒙古、色目人考两场,汉人、南人考三场。
在周朝刚刚建立时,也就是太祖时期,汉人榜和南人榜也是不同的。
那会儿对南方的开发还不多,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南人榜虽然也是三场,但考题要简单许多。
随着南方的经济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虽然南人榜和汉人榜还是分开的,但考题已经相同。
汉东省是属于汉人区,所以汉东的考生要参加北榜的排名。
目前北方一共是七省,虽然这些考生是在各自的省份参加考试,但所有的答卷都是统一评判,一起排名。
不管参考人数多少,每次上榜人数都是一百人。
平均到每个省,也就十四个名额。
这一路上,苏叶一直在闭目养神,上榜率如此低,让她一点儿信心都没有。
以既明的成绩,她感觉进不了前十四名。
院试的时候把人品值刷爆了,也不过是二十五名。
“苏叶,你热不热?”既明突